减税不如贷款,贷款不如补贴

 代开银行流水     |      03-06
“非典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一步步显现,近期,各级政府的“救市”政策相继紧急出台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有各类“救市”政策不下20项,“减费、减税、补贴”都是频频出现的字眼。与此同时,受到损失的行业和企业也都看重政府的税费减免、财政补贴,希望借此渡过难关。
税收减免政策并不实在
“根据公司去年的营业状况,比较今年的损失,我们估计可以得到20万元财政补贴,但这只是估计。”**大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*华对记者说。
李*华的依据是,上海市政府5月8日推出的《关于降低非典型肺炎对本市部分行业影响的若干政策》(以下简称12条)中的第10条:“对民航、旅游饭店、旅行社经营困难,财政通过‘非典’防治专项资金予以补贴,计算依据是同期应缴实缴地方的营业税。”
记者了解到,与**大众国旅一样,受“非典”影响损失最重的旅游、餐饮、民航、出租车、商贸服务业的一些企业,也都在估算着自己能从政府那里得到多少财政补贴。由于实施细则尚未出台,企业对于能获得的补贴数还很朦胧。
“既然我们现在没有任何营业,减免所得税对我们而言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。”在李*华看来,减税政策更像一颗“定心丸”,“税收”是“收入”以后产生的副产品。更为矛盾的是,按照政府的减免税政策,缴纳税额越高的企业受益越大。这也就意味着:营业状况越好的企业,退税退得越多;而受损严重,营业状况差、最需要帮助的企业,反而得到的优惠少。“政府的一片好心,在企业看来倒变成了‘空心汤团’。”上海市财税局有关人士也承认税收减免政策并不实在。
对于生意清淡的企业而言,税收减免政策远不如给予短期贷款担保支持有效,更不如财政补贴来得实在。
连续数十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内旅游百强企业的上海**旅游公司,从3月下旬开始就一直忙着退团,等把所有团队退清后,原来已经收入的500多万元旅游营业款也化作了“悲壮”的零。而在去年,仅“五一”7天,公司的营业收入就是2000多万元。与这些数字相比,20万元的财政补贴实在是一个太小的数目。但是,对于目前几乎没有任何经营业务的公司来说,这笔钱却又不失为雪中送炭,有助于帮助我们渡过困难。
酒店业也同样等待财政伸出援手。**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的郭*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:去年,上海五星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为82%,平均月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,按5%计算实缴营业税50万元。今年4月上海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不到20%,月营业额约为200万元,实缴营业税10万元,两者之间相差40万元。按照12条政策,政府将补贴给酒店40万元差额。对于日营业成本就要10多万元的酒店来说,这40万元数字是不小的。
据知情人透露,“12条的紧急出台,是上海市政府高层领导们直接拍案定下的,比国家颁布有关减税政策还要早三天。连上海财税局相关处室也是和我们一样,从报上得知这一消息。”
记者向上海市税务局询问进一步执行情况,有关负责人表示:上海市紧急出台这一政策,主要是为了保证“非典”疫情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,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。但目前这还只是个框架计划,具体操作规程尚处在内部讨论阶段,有待税务局稽管处、税收处、法律处等各部门最终裁定。
现在,除了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和开展一些“自救”措施外,**旅游公司正按照上海市统计局的要求,进行去年和今年同期营业情况的统计。“但他们没有告诉我什么时候回收统计结果。”李*华无奈地说。
地方财政买单的尴尬
基于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可能影响,以及对一些行业实施的税费减免措施,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研究所研究员张*森表示,今年中国税收收入预期将因SARS疫情损失20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。
减免因“非典”受损企业的税收,国税和地税将各自承担一部分。**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业务执行合伙人沈*文先生指出,这次减税计划中,国税中的增值税、消费税等几乎不受冲击,而减免的几乎都是地方上的服务业营业税。此外,不少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各种“费”。从这种意义上说,税费减免政策的执行,受到较大影响的是地方财政。
“非典”疫情尚未完全控制,前景还不明朗,未来所需投入多少还不知道。这一系列问题也是“救市”政策实施细则难以尽快出台的重要原因。
地方财政将受到多大压力,这取决于各地的财政实力和受到SARS冲击的程度。北京安邦咨询公司研究总部分析师关-鹏评论说,上海之所以能够拿出地方财政的资金补贴企业,除了上海本身所受影响不大外,上海的地方财政实力强大也是重要因素。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份,如江浙沪的地方财力十分雄厚,所受SARS直接冲击不大,因此有可能出台更加灵活和更有力的措施来保护当地企业。
这些减免税费措施将切实降低市民负担和企业经营成本,更利于刺激消费,振兴地方经济。对于财力充裕的上海来说,除了减免税费外,地方财政还大方地提出为受损行业买单,拿出一笔财政专项资金,给予企业补贴,使其恢复生产。“这更像是一项民心工程。”杨州税务进修学院王-聿研究员评价说。不仅考虑了社会稳定因素,上海还要“放水养鱼”。
而对于北京、河北和陕西等重灾区,地方财政的压力相当大。北京是重灾区,目前用于防治SARS的各项支出,如医护人员、医疗器械和隔离等方面的资金已经相当多,目前已经感到快吃不消了。此外,最近河北开始向各省市求援,表明河北的财政压力也相当大。对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,地方政府自身财力有限,无力承担防治SARS重任,只能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。因此,中央财政的基本原则也是东部地区自力更生为主,而中西部地区国家投入为主。
上海财大气粗,可以自掏腰包,强调一手抓防治“非典”,一手抓经济建设。但其它很多省市都表示“救市”招数有限,他们甚至还在为“非典”患者的医疗费用问题与中央财政讨价还价。目前,这笔医药费都还“挂在账上”。到底是地方财税还是中央财税来为“非典”买单,一些地方政府表现出疑虑和担忧。
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*希博士认为:这一次不是“中央请客,地方付钱”,而是根据受到“非典”影响的具体情况,国家财税和地方财税共同分担,来把损失减少到最小。现在是先把事情办好,谁付账的问题是下一步的问题。因此,地方财政的担忧大可不必。在这次“非典”中,地方财税和中央财税之间的矛盾肯定有,但不是根本。
相关——
减税地方财政与企业的另一场游戏规则
SARS让每一个行业变得如此脆弱。在遭到SARS的重创之后,受损的行业寄希望于地方财政。尽管地方财政并不是救世主,但企业却寄希望于他们。
当中央财政已将大部分减免权限都下放给地方财政,由各地财政自行决定是否减免或者减免的幅度时,餐饮、旅店、旅游、娱乐、运输等行业纷纷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他们各自所在的地方财政。因为这关乎行业的受损程度:减免幅度大,行业受损程度相对少。
“在地方财政和企业之间,SARS带来了一场新的游戏规则。这个游戏规则是短暂的,将会随SARS的疫情终止而终止。在这场游戏的背后,地方财政如何调整,能否落到企业的实处,地方财政与企业之间可能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。”有基层税务官员如是说。
“其实无论想尽什么办法,各地方都会抽调资金全力以赴用于防治非典。但问题是有些地方本来就出现财政赤字,这次拿出这么多钱来应急,接下来如果在企业税收方面进行减免,地方财政的压力是不堪设想。这也意味着中央下放到地方的权利,很可能会出现微妙的变化。”一位学者的担忧并非是没有道理的。
实际上,这种微妙所暗指的是地方政府在本已负荷的财政危机下,还会不会再执行中央的减免政策,或者执行的力度如何来界定或监督。
应该不可否认的是,我国地方财政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,尤其是对于县乡级的财政情况更为严重。此前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副主任陈*文的课题组曾对湖北和江西的几个县进行调查,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县乡公共财政面临严重危机。据估计,目前全国乡镇政府一级的负债大约为3000亿元,加上县一级政府的负债,总数估计在5000亿元以上。
去年,在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现实情况下,中央政府开始减免税收。同时有专家建议以结构性减税政策取代当前(2002年)的财政投资政策。认为结构性减税不但有利于直接降低企业成本,而且能够较好的调节经济结构,同时消除政府投资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。
另一种观点认为,任何国家的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选取,都需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的前提下进行,不能因为减税而影响整个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。同时在国家财政赤字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,减税可能会减弱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。
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系副主任杨*清说,地方财政只是对相关行业进行减免税费,并不是所有的生产企业都会受到影响,实际上其它行业也会受到影响,但只是将减免税费锁定在几个影响较大的行业。地方财政的影响现在很难说清,如果有些地方涉及不到中央财政规定的几个行业,可能也就谈不到减免的问题。另一方面,地方财政在制定减免的有关规定时,也会权衡。
减还是不减,地方财政需要正视一种突如其来的游戏。这场游戏的背后,没有统一的规则,也正因如此,似乎也面临着一种艰难的选择。
SARS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。
上海代办工资流水公司【电/微:185-2151-4564韩经理】擅长打印银行流水单、入职薪资流水、企业对公流水、工作收入证明、银行存款证明、在职离职证明,可做工行/招行/农行/建行/中行/邮政等银行流水.